现在盛金缘证券,很多人上厕所时,都习惯拿手机,但长期蹲坑看手机的危害真挺多。
而且似乎男性群体是长时间蹲坑的“重灾区”,网上就有不少段子:拉屎的时间>陪孩子的时间>老公陪我的时间。
近日,就有男子蹲坑玩2小时手机,肠子突然掉出来13厘米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33岁男子上厕所玩手机时肠子突然掉出13cm
日前,一家医院接诊了一名33岁的男子,他上厕所时突然感觉到剧烈疼痛、便血,不仅如此,他的肠子竟然掉出来了13CM。
医生综合诊断为三度脱肛,属于最严重的一种,如果不及时治疗,以后可能用力咳嗽都会导致直肠脱出。
在住院治疗期间,医生询问病史得知,该男子长期蹲坑,期间还会拿着手机刷视频,最长能有2个多小时。
医生认为,腹压持续作用下,直肠黏膜逐渐失去支撑力,最终形成脱垂。
对此,有网友表示:能蹲两个小时也是有坐功的。
还有网友调侃:转发给老公、儿子,吓死他们。
蹲坑时间长会诱发痔疮、便秘等问题
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七科(肛肠)主任张胜威提醒,蹲坑时间长会引发以下问题:
No.1 诱发痔疮
当长期保持排便姿势,就会造成肛门充血,有研究证实,当蹲坑时间超过3分钟,就可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,从而诱发痔疮。
此外盛金缘证券,肛门充血还会误导神经系统给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虚假排便信号,使肛门长期感到坠胀。
No.2 引起便秘
当你被手机的注意力吸引时,必然会分散排便的注意力,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便意迟缓,或者没了便意,也就是人为引起便秘。
所以,对于排便困难的人来说,不要把上厕所视为无聊或痛苦的事情,企图通过阅读或玩游戏来消磨时间,越是这样做,越会刻意抑制“便意”,导致条件反射消失,从而坐半天马桶也无济于事。
No.3 脑供血不足
不管你使用的是马桶还是蹲便,时间一长都会容易使血液向下流,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。
一些原本病情控制很好的心脑血管病患者,由于在厕所长时间玩手机、看报纸,导致血压升高、脑供血不足而诱发了急性心梗、脑中风甚至猝死。
No.4 微生物感染
如果你是在公共厕所长时间玩手机,还要特别注意微生物感染。
厕所是多种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场所,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霉菌、诺如病毒等都可能大量存在,很容易引发腹泻、哮喘以及妇科疾病等。
所以,上完厕所不仅要洗手,记住把手机表面也做一下清洁,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带手机去厕所,速战速决,这样也能避免很多健康隐患。
03 坐厕坐久了也不健康
那使用坐厕就能逃过一劫吗?
其实并非如此,长时间使用坐厕确实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,虽然不像蹲厕那样直接导致腿麻或摔倒风险,但主要问题集中在盆腔健康、血液循环和排便效率方面。
(图片由AI生成)
No.1 排便效率降低与便秘风险盛金缘证券
坐厕的坐姿(臀部与大腿呈 90°)会使直肠与肛门之间的 “肛肠角”(即肠道末端的弯曲角度)变小(约 90°-110°),导致排便时需要更大的腹压来推动粪便,长期可能削弱肠道自然蠕动能力,增加便秘概率。
而蹲姿时大腿挤压腹部,肛肠角可扩大至 130°-150°,肠道更接近直线,粪便更容易排出,这也是蹲厕被认为更符合人体工学排便姿势的原因。
No.2 腰椎与颈椎压力增大
坐厕时,人体上半身通常前倾或后靠,腰部缺乏足够支撑,长时间维持此姿势会使腰椎间盘压力分布不均,可能引发腰肌劳损、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。
低头看手机等行为还会加重颈椎负担,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,出现颈肩疼痛、僵硬等症状。
No.3 下肢血液循环障碍
久坐会压迫下肢血管,尤其是膝盖弯曲时,腿部静脉回流受阻,可能导致小腿肿胀、麻木,长期增加静脉血栓风险(尤其是老年人或血液高凝状态人群)。
No.4 排便反射迟钝
长时间坐在马桶上玩手机、看书等行为会分散注意力,抑制大脑对排便信号的感知,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排便反射敏感性下降,形成 “依赖久坐排便” 的不良习惯。
No.5 代谢与肥胖关联
久坐本身会降低身体代谢率,若每次如厕时间过长(如超过 20 分钟),可能间接影响整体活动量,长期与肥胖、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存在潜在关联。
No.6 低血压与晕厥风险
久坐后突然站起,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、眼前发黑,尤其在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中更易发生。
坐厕的舒适性易让人忽略 “久坐” 的危害,其核心风险在于长时间坐姿对肛肠血液循环、腰椎压力及排便功能的负面影响。
相比之下,蹲厕虽不易久坐,但蹲姿过久也可能引发腿部麻木等问题。
总之,你以为的大便+手机=绝配,事实上,大便+手机=各种伤身。
医生建议排便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
关键在于控制如厕时间 + 选择适合自身的姿势,尤其是老年人、痔疮患者等群体,更需注意坐姿健康,必要时可通过辅助工具(如脚垫)优化排便体验,减少健康风险。
■ 控制排便时间:一般排便时间在5分钟内算正常,老年人排便时间在10分钟内算正常。
■ 优化坐厕排便姿势:使用坐厕时,可在脚下垫一个矮凳(约 15-20 厘米),模拟蹲姿,增大肛肠角,促进排便效率。
■ 起身动作缓慢:避免突然站起,尤其老年人可先扶稳马桶边缘,缓慢站起以预防低血压。
■ 注意腰部支撑:坐厕时可在腰部垫一个小靠枕,保持腰椎自然曲度,减少压力。
■ 加强肛周保健: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,避免用力擦拭;久坐后起身活动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。
■ 改善生活习惯:避免熬夜、过度劳累、暴饮暴食,尽量在晨起排便,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。
■ 调整饮食:避免进食辛辣、刺激的食物,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。
(图片由AI生成)
编辑:Selex
图文来源:新闻坊、城市特搜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广东最生活出品盛金缘证券,转载请联系
凯狮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